2. 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喉干燥发痒、喷嚏、咳嗽以及胸闷等,长期接触还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
甲醛经呼吸系统吸入体内对体质较弱的妇女、儿童、老人和孕妇危害极大,容易导致孕妇流产、胎儿畸形、儿童白血病等。对于甲醛的致癌性,动物实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性评论)结果显示为阳性,国内外已知研究均表明长期吸入甲醛蒸气可引起啮齿类动物鼻腔鳞状上皮细胞癌。但是甲醛对人类的致癌性一直存有争议,直至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于2014年8月8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才明确指出:甲醛是一种人类致癌物(详见:Review of the Formaldehyde Assessment in the NationalToxicology Program 12th Report on Carcinogens)。
其实早在2011年,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The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简称NTP )公布的致癌物质报告就已经将甲醛列入“已知的人类致癌物”清单。为了应对某些企业对此清单的异议,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对于NTP的评估结果进行详细核查。国会的决定促使NRC开展了自己独立的甲醛评估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确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NTP研究报告中得出的结论:甲醛和人类癌症之间的确存在关联性。这样的结论提醒人们,应尽可能的远离甲醛污染。